新交通频道 > 专题库 > 河北交通运输执法 > 党建园地

全面提升锻造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

来源: 机关党建研究  
2023-12-11 09:45:00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面对我国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应急处突能力是领导干部履职尽责、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因素,是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必备条件。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提升锻造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以更加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与挑战,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高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是一项政治任务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辩证地看,风险与挑战虽然是阻碍行动的绊脚石,但面对风险、应对挑战也是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的必然过程。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的政治职责,大家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领导干部应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辩证关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严格落实防范化解风险的政治责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抓住机遇、奋勇前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二、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核心构成要素

  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是指在危机预警、危机研判、危机应对和危机评估等全链条过程中,通过资源整合、积极动员和科学引导,有效预防、应对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包括危机预警力、危机决策力、统筹协调力、舆情引导力、心理承受力、转化提升力等核心要素。

  (一)危机预警力。“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重要。”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预警危机比直接应对危机更重要。领导干部应有精准识别危机的敏锐性,及时甄别危机爆发的端倪和讯息,审时度势、科学研判,争取在短时间内把危机的苗头消灭在潜伏期内。这需要精准识别自身的不足,在查漏补缺中狠下功夫、在补齐短板中增强才干,不断增强防范重大风险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应在实践发展的纵向维度中,提升危机治理的自觉性,汲取危机防范的经验,总结危机攻关的关键,吸纳危机化解的智慧。同时,也应在实践发展的横向维度中,开阔危机预警的眼界,通过建立防范危机的沟通渠道和共享机制,增强危机预警的及时性与科学性。

  (二)危机决策力。危机决策是应对危机的关键程序,深入理解危机决策力,需要重点把握3个方面内容。一是价值要素,危机决策要有战略眼光,胸怀“国之大者”,善于从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的高度进行思考,善于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深度进行思考。二是时间要素,危机决策区别于常规决策的鲜明标志就是时间上的迅速性,要求在短时间内迅速收集信息、全面权衡、确定方案。三是科学要素,决策的效能在于落实,危机决策更加强调可操作性,既要快、更要准。危机决策应多方听取意见,综合评判、科学取舍,使决策符合实际情况。

  (三)统筹协调力。统筹协调力为有效应对危机提供强大支撑。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应树立系统观念,善于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协调全局与局部、当前与长远的辩证关系,做好上下层级的纵向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横向协调、针对难点问题的综合协调。同时,也应实现各种资源力量高效整合,增强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组织力和感召力,增强调动和配送物资的动员力和号召力,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有限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的科学配置。

  (四)舆情引导力。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舆情是影响政策落实的重要因素,舆论引导力的强弱影响着危机治理的走势。及时准确公布相关信息,及时科学进行舆情引导,既是领导干部应尽的职责,也是纾解恐慌、营造应对危机良好氛围的要求。提升舆情引导力,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准确发布具有权威性的讯息,及时破解谣言,避免公众出现不必要的猜疑和焦虑。同时,应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建立全面系统的舆情引导联动机制,实现官方媒体与自媒体协同发力,既保证信息的权威性、可信度,又增强信息的时效性、传播性,更好实现新闻传播与舆论引导的双重任务。

  (五)心理承受力。应对危机考察的不只是领导干部的能力、学识,也考察领导干部的心理素质。在危机面前,领导干部沉着冷静、充满信心、迎难而上,能够更好地带领大家走出困境。这意味着,每临大事有静气、“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领导干部可担重任、可堪大用。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应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挺身而出,率先垂范,靠前指挥,充分彰显敢于冲锋、不屈不挠、担当责任的强大意志。

  (六)转化提升力。危机之中最见本领,危机之后最见成长。应对各种危机,既是领导干部经风雨、见世面,不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也是强筋骨、增才干,不断提高干事创业志气、骨气、底气的过程。成功应对危机之后,应善于“复盘”,明确哪些做法比较成功、哪些做法需要改善,归纳总结相关经验,思考提炼改进重点,进而转化为自身成长的心智支撑、精神动力、指导方法。

  三、全面提升锻造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提升锻造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贯穿其中的一条红线就是“既要政治过硬、又要本领高强”。

  (一)精准考察识别,下好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的“先手棋”。一是突出政治标准。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心理关、能力关,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树立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让政治上靠得住站得稳、有真本事的领导干部成为防范化解风险的“领头雁”。二是精准考察领导干部。要精准识别领导干部防风险、化危机的能力和素养,统筹兼顾综合考察与深度考察、日常考察与关键考察,尤其注重领导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能力与表现。三是选好“一把手”,配强领导班子。要把选优配强“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落在实处,把懂业务、熟流程,经得起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地区各类风险考验的行家里手选拔出来,全面提升领导班子应急处突能力。

  (二)转变思路观念,打好领导干部全面培养的“组合拳”。一是优化培养内容。既要加强党性锻炼,赓续共产党人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伟大斗争精神,又需在素质培养上加强修炼,提升能力本领,为危机治理积淀智慧力量,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二是优化培养方式。领导干部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工作规划,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迈开步子,实现自我超越。同时,要以组织培养为依托,从源头培养上“育苗”、从跟踪培养上“浇水”、从全程培养上“管理”,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不断完善提升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的制度机制。三是优化培养机制。一方面,要借助各级党校和干部学院等平台资源,对领导干部进行全过程、全链条的培养。另一方面,要应时而变,创新优化防范化解风险的专题课程设计,助推领导干部提升应急处突能力。

  (三)增强教育效能,夯实领导干部应急处突的“基本功”。一是把握好“广”与“精”的关系。“博学识广”要求领导干部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既能面面俱到,又能有的放矢;“精通业务”要求领导干部干一行、爱一行,成为分管工作领域的行家里手,经得住危机的考验。在应急处突中,领导干部要兼顾“广”的全面性和“精”的专业性,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干部,这为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提供了重要参考。二是把握好“德”与“才”的关系。在教育培训中,既要充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感和使命感,又要注重在实践锻炼中培育领导干部的真才实学,在危机考验面前不怯场、不畏惧、不退缩。三是把握好“道”与“术”的关系。提升锻造领导干部应急处突能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知识积累、思维观念的问题。如果头脑中缺乏甚至缺失危机领导思维的特定立场观点,就谈不上提升锻造应急处突能力。同时,在危机治理的教育培训中,也要注重精准识别、科学决策和有效化解危机的具体方法,做到“道”与“术”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四)完善管理体系,织密领导干部管理监督的“防护网”。一是优化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要科学设置指标、细化考核内容、完善考核方式,客观反映领导干部在应急处突中担当作为的真实表现。另一方面,要突出“量才适用”原则,将考察识别的结果真正落实到“用”上。二是优化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是增强领导干部防范化解危机能力的重要举措,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提供制度保障。而容错纠错机制,能最大化为领导干部在应急处突中担当作为赋能,通过松绑鼓励领导干部大胆探索和创新。要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切实为在应急处突中积极担当作为的干部撑腰鼓劲。三是优化监督问责机制。贯彻落实监督问责机制有利于增强领导干部在其位、谋其政,任其职、尽其责的自觉性。要建立主体责任清单,精准识别工作领域的权责关系,厘清权力边界,明确工作责任,加强监督问责,不断激励领导干部在化解危机中担当作为。

关键词:应急处突能力,监督问责机制,科学研判,责任编辑:杨子杰